四念處止觀禪修 |有關 滿足與放下

背景音樂

加入我們社群

行程代碼:30Medit

進一步聆聽其它的 ▶︎

53.滿足與放下:

「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當從生起的方向看是有因緣發生,但是從滅去的方向看是已經滅了的因緣。生也是當下,滅也是當下,幻生幻滅,當下沒有一個主宰的「我」。

賢友們,有滿足才會有放下,不滿足的人無法放下。

有放下,心才能平靜;而有平靜,才能智見世界只有清淨地捨。

捨,就是我們的心。當心集中在一起就會極為晃耀。和自己的捨心在一起,就是體驗無常,而不是在抬槓。

體驗中才知分別苦,苦是連續的結。知苦就會珍重捨,珍重捨才能深入捨。 深入捨就會發現離的智慧,有離的事實就體驗無有我。

體驗無我,練達定慧等持。還要學習理事無礙,放下我的悟境,修學各種法門。

重新學習佛的智慧,三解脫門、四念處、五根五力,智見六入處及名法、色法,七覺支,世出世間八正道,成就神通五自在,明一切心,知一切處,離一切染,順一切有情,涅槃寂靜圓滿無爭。

賢友,為何會滿足呢?因為我們知道,在這個此世間或其他世間,我們是全然的乞士,沒有一樣是我們的,所以知道要慚愧,我們落淚、感恩,感謝這一切,讓我們從新過來,了解生命。所以您知足、喜悅、充滿幸福的滿足。


這樣子那個人才能真正的修行,行走在直而不曲的道路,八正道。

您一定可以的!以此共勉之!

分享歡喜給我的朋友們:

©2014 釋果聞,保留所有權利。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