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止觀禪修 |有關 心念處

背景音樂

加入我們社群

行程代碼:30Medit

進一步聆聽其它的 ▶︎

51.心念處:

請你閉上眼睛,動ㄧ下右手姆指,好!再動ㄧ下左手食指,覺察ㄧ下手指:為什麼心先動身體才能夠動?當你聽到聲音,傳回到內心,心跟頭腦之間就開始協調,吔,到底是哪個手指頭,然後才能夠正確的動那一根手指頭,對不對?所以是哪裡動?心先動,身體才能夠動。


什麼是心呢?:現在我有一顆巧克力是瑞士巧克力,你要不要吃?你一定會回答:「法師我想要你的巧克力」,那這「想」是從哪裡來的?是頭腦還是心?是「心」!心裡想,產生電子訊號告訴頭腦產生化學反應用語言表現出來。所以頭腦是腦細胞是身體,不會自己反應,是心產生訊號讓頭腦反應的。難過的時候是「心裡難過嘛!」,快樂的時候不是頭腦很快樂啊?對不對?是「心裡」快樂!


心裡頭有深層的記憶和暫時的記憶,經由反應而產生思想判斷和行為習慣出來。
從外面身體或記憶接收訊息到裡面的是感受,叫做「受念處」,而從裡面發命令出來的是思想和習慣概念法則,再透過身體和語言表現出來。這些思想和習慣的概念法,叫做「法念處」。


我們一定是先了解自己的身心現象,才有辦法知道生命是怎麼產生的,不了解我們就被拉著走,心沒辦法做主人。所以才由四個段落來了解身心現象,就是四念處基礎禪修方法。 大致來說四念處是指,身體/感受/心識/心識所分別的一切法,叫做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也就是身、受、心、法,這四念處。

所以是「受、想、行、識」構成我們的「心」的運作。 你們有沒有看過,魚的頭被砍斷了,身體還在一直掙扎,因為牠的心裡還很痛,有沒有?所以不是頭腦。

所以這是心的運作是「精神體」又叫做「名法」名就是名字、名稱的名,法就是法則、關係。那麼身體是有質礙的「物質體」又叫做「色法」就是顏色的色,法則的法。我們身心和整個宇宙世界,就只有「名法」跟「色法」,精神與物質的運作。這叫做「有為法」,跟不生不滅的真理「無為法」,那個「無我的空性」是遙遙相對的。

法念處,就是指著「有為法」,當我們如實觀所有的「有為法」都是「苦、空、無常、無我」的時候,你的「心」就自然能夠「放下」出離了虛妄分別執著「有我」而受苦的心。就從「有為法」中得解脫,親證「無為法」而獲得解脫自在。

心是靠身體,也叫「色法」來反應,心也靠「記憶」也叫「名法」來反應。所以叫做:「名色集則心集,名色滅則心沒。」你就觀察「名色集則心集,名色滅則心沒。隨集法觀心住,隨滅法觀心住,隨集滅法觀心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則無所取。」你這樣練習安住於心,由內往外的觀照;或是由外往內的觀照;或則是你這樣內外交互的觀照。隨順你的覺照力隨觀心生起的現象;安住於心,隨觀心滅去的現象;安住於心,隨觀生起和滅去交互過程中的現象。 當這樣子的練習交替的觀察時,就開始體會到「緣生緣滅」的道理。當能夠持續的憶念「緣生緣滅」的道理時,他的心也開始離染,無所倚賴而住,於世間法就不會再執取。這是「心念處」的隨觀和修行方法。

若是從緣生緣滅的緣起來看相互關係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當從生起的方向看是有因緣發生,但是從滅去的方向看是已經滅了的因緣。生也是當下,滅也是當下,幻生幻滅,當下沒有一個主宰的「我」。所以這是「心念處」的方法和觀念。

分享歡喜給我的朋友們:

©2014 釋果聞,保留所有權利。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