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止觀禪修 |有關 佛法的觀念「中道」
背景音樂
加入我們社群
使用方法:
法友們平常請依照左方欄位的語音去練習,而這個欄位的列表適合容易遺漏或是比較耐心不夠或則是研究學問的法友們使用。
願您使用愉快!
四念處止觀禪修:
行程代碼:30Medit
49.佛法的觀念「中道」:
當燈光從左面反映到右面,請問這從左到右是同一個燈光還是兩個燈光?是同ㄧ個「無常」「無我」在兩邊跑的燈光!如果沒有兩邊,這中間的空間感還在嗎?空間就看不到!所以您要捨棄這中間的自我,只要需要捨棄兩邊對立的心,「自我」就消失。您們有沒有聽過「一體兩面」?所以「捨」兩面,這一體的「自我」就因緣條件不能成立。
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般人在光線反映出左面的牆是「有」,但是沒有看到光線是「無我」的,光線已經消失改變去另外一面牆了。當捨去了右邊,它就跑到左邊。當捨去左邊,它又跑去右邊。如果我們看到的是這ㄧ面光線已經消失了,剛剛的那一面光線之前早就滅了,那這兩邊的對立、對待和依靠都滅了。請問中間的空間感還在嗎?還看得到嗎?就沒有因緣看得到了,是不是呢?是!那麼時間感是不是一樣呢?時間感的念頭也是一樣,前一念滅了,繼續的這ㄧ個妄念不起,請問這中間的心識還在嗎?就沒有因緣找得到心識了,是不是呢?是!這是從時間感來看。從這裡可以解脫您的「欲界心」。
那從空間感來看呢?這一面的因緣消失了,那ㄧ面的因緣還沒有起。兩面都捨了,那這自我感覺的「身體、環境和空間」就起不了作用。很明顯的從「空間」感來下手,可以解脫我們的「色界心」。
「無色界」呢?是持續的「我」還在!那怎麼辦?您還是要觀到「無常」找到「中捨」才能離開這很微細、很微細的心識,持續的「我」。因為「無常」是「苦」!是什麼「苦」?執著這「一境性」就是「苦」,所以能夠「捨」。「捨」什麼?我們說過「一體兩面」對不對?因為我們已經說過「苦、無常、無我」的道理;「苦」是執著幻覺而來,「無常」是不斷捨離幻覺的事實,而這個事實就是「無我」。因為您知道這個道理,而經常的練習覺照自心,隨時「離幻而生心」!生什麼「心」?生覺悟的心!
當我說,我知道「我」在瞋!知道我在瞋!這知道「我」,是從不知到知道。如果把知與不知的對待拿掉,這個「我」還會在哪裡呢?哪裡也不在!這就是「無我」。
當我說,我知道「我」在貪!知道我在貪!這知道「我」,是從不知到知道。如果把知與不知的對待拿掉,這個「我」還會在哪裡呢?哪裡也不在!這就是「無我」。
當我說,我知道「我」在平靜!知道我在平靜!這知道「我」,是從不知到知道。如果把知與不知的對待拿掉,那知道平靜的這個「我」還會在哪裡呢?哪裡也不在了!這就是「無我」。
兩邊「捨」,連「中間」也不取!這就是從「中道」體驗「無我」。
分享歡喜給我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