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止觀禪修 |有關 佛法的觀念「無我」

背景音樂

加入我們社群

行程代碼:30Medit

進一步聆聽其它的 ▶︎

48.佛法的觀念「無我」:

再來我們來談談第三個基本的觀念,叫做「無我」。

這是,我們的世界,身心內外的一切法都是「無常」的。我們面前的事實是不斷的在改變,不好的它會變好真是太好了,好的也變成不好了那就苦了!所以「苦」叫做不能掌控、不能掌握、不能自主,又這樣沒有辦法形成一個自我和自主不滅的概念,由於這個事實才叫做「無我」。「無我」另外ㄧ個名詞又叫做「緣起」,也就是世界原本就是這個樣子啊!幻生幻滅,沒有ㄧ個實在體。

但是因為我們習慣執著某ㄧ種狀態,我們眾生以「我」為樂 ,然而世間無常, 不能掌控所以是「苦」沒有「樂」,世間只有不能掌握的「苦」所以是沒有我或我的。我的什麼?我的喜愛的、執著的、分別的、想像的任何ㄧ個事物,主要是我們的身和心。所以一切諸法「無我」。包括我們現在的關係,有沒有這樣的事呢?看起來有這樣的事!但是裡面有沒有一個「我」在呢?沒有。所以當下就是「無我」,無論我們如何的神通廣大永遠變不出「如來」的手掌心!「如來」就是如其本來的「無我」。

生命的出現是怎麼來的?生命的出現是執著而來的。執著是什麼?是在「無我」的事實中認為「有我」,原本開放的心就受限在對立的記憶和想像中。 執著不合宜的、不好的還有不正確的,就會帶來「苦」,這叫做「苦苦」。 執著好的、對的和正確的,就會帶來平安、喜悅。但是好的事情也會消失呢!這就「苦」了,這叫做「行苦」。

所以世間只有「苦」沒有「樂」!所以知道這個道理,我們就自然會捨棄「苦」也捨棄「樂」。當「苦」和「樂」的相對性也被拋棄的時候,身心的感受即使存在您也感覺不在了。這時候你就是暫時解脫了身心的束縛。這「非關苦、非關樂」連中間的關係也被捨離,這就全部的「捨」了,這叫做「中道」。所以「中道」是解脫身心煩惱束縛的捷徑,而以「中道」為禪修所緣目標,這叫做「中觀」。有一本書叫做「中觀論」是專門在講「中觀」的道理,意思是「不取兩邊,連中間也不取」叫做「中道」。

那解脫身心的束縛是暫時的,還是永久的呢?是暫時的!因為身心離開了受限,感覺上已經是不存在了,但是「念頭」還在。還在什麼?還在「生、住、異、滅」,不斷持續性的生了又改變、生了又改變的過程。前一念滅了連著後一念又生起來,前一個念滅了連著後一念又生起來。這個時後您已經是很安定了,那您怎麼辦?您看到前一念已經「滅」了!那麼後ㄧ念確定是個妄想!是什麼妄想呢?主要是認為「有我」的習慣和記憶,但是它們已經是過去的記錄。知道是妄想,當然就不再起這個念。那麼前念滅了,後念又不生,你在念與念之間獨立起來,什麼也不取。您可能會進入身心統一的定境當中。假如您這一念是以「非我、非我所」為所緣,那麼您有可能離開「有我」的相對性而體證「無我」。由「無我」的智慧,您將會漸漸由暫時的解脫,知道如何透過努力修行而走向永久的解脫這個身心的束縛。這樣的人就叫做“arahant”「阿羅漢」。

分享歡喜給我的朋友們:

©2014 釋果聞,保留所有權利。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