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默照禪修 |有關

背景音樂

加入我們社群

使用方法:

法友們平常請依照欄位的語音去練習。
願您使用愉快!

四念處默照禪修:

  1. (01)感恩心
  2. (02)坐姿
  3. (03)安靜面對自己
  4. (04)默照基礎放鬆
  5. (05)佛法的觀念「苦」
  6. (06)普遍的照
  7. (07)只管打坐
  8. (08)佛法的觀念「無常」
  9. (09)明和靜

行程代碼:32Medit

進一步聆聽其它的 ▶︎

明和靜

默照禪呢!第一個段落的前方便就是放鬆。把身心放鬆!而且每一次都應該,上坐以後就從身心放鬆著手。全部都放鬆,然後照你的全身「只管打坐」,觀照你的全身,也就身體的全部的覺受。感覺的覺。感覺並不是等於覺悟。感覺呢?是同時在感覺自己的全身,但是不是檢查你的身體。不是一部分一部分的檢查,而是呢?知道整個身體,全部的身體是在打坐。雖然身體上有一部分一部分的,若干部分沒有感覺,若干部分有感覺。但是呢?你是照顧著全身的。不管它有感覺沒有感覺的地方,你都是普遍的照「我在打坐」,「我知道我的全身正在打坐」這個「知」!也就是呢?我曉得我在打坐。這個是呢?我們已經講了「默照」的「照」是普遍的照,普照之中並無設限,是平等的了知。所以「照」全身之中卻找不到對立的分別執取心。這能夠達成一個目的,粗淺的目的可以達成身心統一。

所謂身心統一啊是什麼意思?你覺受你自己的身體,身體會產生呢?柔、軟、暖、輕。 柔、軟、暖、輕!柔軟,柔和軟不大一樣啊!柔是柔和,軟呢?是啊!不硬!不硬啊!身體沒有啊阻礙。沒有阻礙那就身體沒有了!柔是一種,身體感到非常的平順、柔順、柔和。軟呢?又叫柔軟。軟是啊沒有阻礙,沒有僵硬。也就是沒有緊張的,不緊張!沒有緊張的地方,沒有阻礙。所以叫做軟。然後呢?暖和的暖,你一種身體上有一種溫暖的感覺,舒暢、溫暖。然後就是輕!輕以後,你的心已經很安,輕接下就是安。所以輕是什麼?是輕巧,沒有重量的感覺。你很可能會發覺到,或則是感覺到,漸漸漸漸你的身體負擔重量愈來愈少,愈來愈少。你到可能呢就是沒有感覺的時候,身體都沒有感覺,身體上任何一部分沒有感覺。沒有感覺並不等於死啊!沒有感覺還是相當的溫柔、溫和,而也就是這覺得「暖」啊!溫暖,和「輕 」輕巧、輕鬆、沒有重量感。這個時候身體上沒有任何壓迫感,沒有任何的說,痛啊,癢啊,酸啊,麻呀,緊張啊!這些沒有了。這個時候你的身體,輕巧到比棉花還要輕,比絲棉還要輕。就是沒有重量感,但是知道在。知道在,因為沒有負擔,沒有重量,可是呢?是在啊等於是沒有在啊!這個時候叫做身心統一了!這輕安,輕以後心負擔沒有了。你心裡沒有,身體沒有負擔,心裡也沒有負擔,這個時候你會覺得心裡面很平安。但心平安之後啊!這裡頭雜念就非常的少,沒有妄想,起的念頭也會非常少。有念沒有念?有念。這個時候因為身體對你來講已經不是一種阻礙、負擔,它的存在或不存在已經不是問題。那你這個時候心放在哪裡去?這個時候你可能覺得也沒有事,沒有事!能夠保持沒有事,明明朗朗。明和靜,明和靜,明就是明朗,就是「照」。靜呢?安靜的靜。安靜的靜是什麼啊?是「默」。身體沒有負擔,可是心很明朗很安定。這個時候不是「無際」不是啊!在休息。「明」不是啊!糊糊塗塗的。明而靜,明,在非常明朗。靜是非常安靜。這時候你很可能進入定境!其實進入定境之後啊!你已經沒有時間與空間的感覺了。

如果你還有時間與空間的感覺,你並沒有入定。所謂空間,也聽到聲音,也知道環境,那不是進入定。入定以後是空間與環境是沒有的,時間的感覺也不會存在的。因此我們呢?默照禪也不是要你入定。默照禪不讓你入定。要在「默」的時候還在「照」的功能,保持著不會啊!停止。所以要 「明」。這個時候你的心可能沒有辦法守住那個 「明和靜」!那就要進一步啊!或則是用?我們叫進一步,其實還是叫統一心。從身心統一,而到自己的自我環境統一。那就是觀整體的環境。這個 「觀照」是啊跟觀身體是相同的原則。環境裡面有的鐘聲,有的鳥聲,有的雨聲,有的什麼?飛機聲,有的車聲,或則是呢?你也聞到隔壁的人的呼吸聲,以及呢?身體上的體味、味道。或則是我們這個房間裡面呢?有什麼燒了香的香味,或則花的香味,或則是人在走動的聲音以及呢?走動的影子。凡是在環境裡面用眼睛用耳朵用身體用鼻孔能夠接觸到的任何一種狀況,一種景象,你都是平等的,平等的 「照」。這個 「照」請你們不要把它說我要找一點去 「照」它一下?不是的! 「默照」的照,是平等的 「照」。不要選擇性的 「照」。環境裡面的任何東西啊!你就像觀照你身體的時候是相同。

觀身體呢?是觀一個局部一個局部還是觀整個身體啊?大家知道,觀整個身體的。整個身體的若干部分你是沒有感覺的,若干部分有感覺的。但是你 「明」 「照」啊!是照全部。不管那有感覺沒有感覺,我是知道! 「知」知道什麼?自己在打坐的身體。同樣的原則,我們現在講的內外統一,就是 「觀」觀什麼?觀境,不是觀身了!照境!這個境是什麼?環境。環境的境,懂嗎?環境。請你不要去選擇,你的心是開放的,但不是散亂!也請你不要去想像。 選擇?吔!聽到鳥叫這個鳥的聲我很喜歡!你選擇它一下。不行!鳥叫不管牠叫兩聲一聲也好,一隻鳥或兩隻鳥也好,不管它。 「知」鳥在叫,但是不選擇鳥的聲音。有風聲呢?要不要選擇它?不選擇風的聲音。雨聲呢?不選擇雨的聲音。水聲?任何一種聲音不選擇。眼睛如果睜開的話,我們地板上以及你面對的牆壁上,或則是啊你面對的任何一樣什麼東西。你不需要選擇它。你是啊 「知」全體的。你說全體我不知道那麼多吔?沒有關係。不是要你選擇,你知多少算多少啊!你說不知道怎麼辦?阿彌陀佛,你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啊!沒有要你去想像啊!又不是要你去檢查環境哪!你只是,說這是,這是我的責任呢!你這樣是說,我知,知我所知的環境就好。

所以這個方法很省力!一點也不吃力的!你不是主動的去找東西檢查,你的焦距對著什麼!沒有喔!就是說,你,現在坐在這兒,因為身體覺照已經沒有。那現在照環境哪!這樣子,照,照,照,照到最後你很可能啊!很可能環境已經呢?聽到,知道,但是呢?不是跟你對立的。它就是你,你就是它。不是啊你在 「照」它。因為你 「照」的時候同時在 「默」,沒有受它影響。那這是您跟環境合一,合一是?為什麼會合一呢?我們有說過「四念處」觀身、受、心、法的時候都有一個特性!什麼特性呢?無常是它的特性,「無常」裡面有不斷的放下,而這個過程就是「無我」的。「無我」那你還執著它做什麼呢?這就沒有分別了!沒有分別,那就環境、你身體和心,不是就全部都合在一起了嗎?因此這時候您在「照」的時候您的心也不動。所以是「默」!不受它的影響。那這「照」的時候呢?也是在「默」!「默」就是不受影響。因此環境跟你啊!不是對立的,是跟你統一的 ; 就是,就是你,你就是環境,環境就是你。這個經驗會出現。

當你這個時候在身心合一的情況下,所有身心覺受乃至於念頭微細的起滅過程,你都知而明照它是無我的,同時它們這些現象也正在告訴你,它是無常無我的。你的心與境在相互增長了離染的意志,此時心境合一互照以無我為所緣,這種法喜讓雜念沒有出現的空間,也讓苦無法產生。那這就是我,我就是它。

這個經驗出現的時候,你的心胸廣大無限。您們有沒有聽過「四無量心」大梵天王就是修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這個時候所謂廣大無限不是想像中的。想像中的我們太空有多大?宇宙有多大?這種是你怎麼想像也是有限的。而是呢?不去設定範圍。不設定範圍那就是無限。不是定範圍,而是無限,無限的什麼?無限的明和靜! 「明和靜」。這個跟觀身的時候啊!達成同樣的效果。 「明和靜」!那你們一定會,呵!一定有人會問,是不是我們一定要這樣子做?不一定!如果你觀身,觀得很好,你一直觀 下去「明和靜」。 「明和靜」啊!保持著。保持著你的 「明和靜」。那就是「默照」了!那就不必一定要觀境。要觀環境的境。因為你觀身,身體沒有了,心不知道放在那裡?對佛法還不很瞭解。那這個時候怎麼辦?怎麼辦?觀什麼?「觀」環境, 「照」環境。那環境怎麼 「照」法?是原則跟觀照身體是相同的。結果是什麼呢?是心胸無限大。無限大的什麼? 「明和靜」!現在我要再告訴諸位,請你們不要想像著 「明」就是光明是電燈的光,不是! 「明」是內心清清楚楚,這叫做 「明」。不是噢!我看到光了!那是你的幻覺。如果你真的看到光,人家也看到你放光,可能!但是呢?你還是說,這是一種幻影,不是 「明」,不是修行得到的 「明」。這一個 「明」是不是開悟的悟境智慧?不是!不是噢!這是在修行過程之中你的心產生呢? 明朗清楚「明」的經驗出現。這個 「明」不是什麼?不是開悟的悟境。好不好?很好!很好。 「明而靜」 「靜」的意思是什麼?安靜的靜,一種心啊非常的安靜。這個時間開示講到這裡為止。

分享歡喜給我的朋友們:

©2014 釋果聞,保留所有權利。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