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默照禪修 |有關

背景音樂

加入我們社群

使用方法:

法友們平常請依照欄位的語音去練習。
願您使用愉快!

四念處默照禪修:

  1. (01)感恩心
  2. (02)坐姿
  3. (03)安靜面對自己
  4. (04)默照基礎放鬆
  5. (05)佛法的觀念「苦」
  6. (06)普遍的照
  7. (07)只管打坐
  8. (08)佛法的觀念「無常」
  9. (09)明和靜

行程代碼:32Medit

進一步聆聽其它的 ▶︎

普遍的照

「默照禪」的功能啊!它是同時的,但是入門的方法方便呢還是有次第的。我們已經介紹過啊,從放鬆身心,然後到只管打坐,這是呢非常容易的事!但是只管打坐,雖然簡單,練習的時候啊還是要花時間的。只管打坐,這是初步。但花時間練習呢,只是要有耐心而且呢沒有得失心,隨時隨地都在只管自己的身體的覺受,自己知道自己的覺受,自己知道自己的身體,是在啊!做什麼。啊!坐著的時候就是,知道自己是在打坐。只是「知」!這個「知」!不是啊,注意!不是啊,檢查!而是只是呢?曉得!明瞭!注意的話呢!比較累的,注意的話,往往它的焦點啊,只能集中到,某一部分,而且「注意」啊!很容易累的。「知」呢?就知道自己在打坐,吔!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道自己的感受,覺受是什麼?是什麼?是不是非常非常的細膩的知道呢?最初的時候不容易細膩的知道。最初只能知道一個輪廓,一個大概,漸漸的心安定了,你就會像那個照相機的那個快門一樣。照相機並沒有什麼選擇,只是呢面對著,前面的景象、景色、事物,有什麼啊!它就接收什麼。有什麼就反應什麼!照相機跟我們的眼睛不一樣,眼睛有焦點。照相機也有焦點哪可是呢!它不是僅僅是只有一點,而是呢?在一個範圍之內啊全部的清楚。照相機是不是很累呢?沒有!它是自然的反應哪!那我們用眼睛看呢!看,很少能夠啊!眼睛睜開一看,把我們這個視野裡面的所有的景色景象景物,每一樣都看得清楚,不可能!只能夠選擇其中的一點,那才看清楚。因此就像是注意啊,用注意的心來注意自己的身體,注意自己的念頭,是啊不能夠持久!也不能夠啊,清楚整體!如果是「知」呢?你剛剛開始 坐的時候啊,心不夠安定,不容易啊知道全部,所以呢?要請你們啊!從頭,眼球,一部分一部分的放鬆,一部分一部分的放鬆。反覆的練習著放鬆!從頭部一直到腿部腳部,一部分一部分的能放鬆。當你能夠,一下子全部放鬆,這不容易啊。還是局部局部的放鬆!局部的放鬆之後,那整體啊,你覺得是已經啊放鬆了!這時候才開始「只管打坐」。這時候是「知」而不是「注意」,是「照」而不是呢?「檢查」。「照」有一點像什麼?像用手電筒,或則是呢?「電燈」。電筒電燈呢?它的光啊!在它一定的範圍之內,在一照啊同時是照到。也算是個有範圍有焦點呢!但是它不是一點,它是啊在一個區域裡面吶!「光」並沒有選擇,「光」並不是在檢查,「光」就是呢!「照」。你的心是「知」,那也就是啊!「曉得」「清楚」「明朗」是在「照」而不是有選擇的檢查。不是呢?「注意」!這請大家呢!了解啊!我剛才講的比喻,比喻可以讓你意會到「默照」的「照」是「知」,「默照」的「照」不是啊?不是什麼?不是注意,不是用焦點啊!一點上,注意它,注意它,不是啊!這是「知」,有點像什麼?像照相機的快門,有點像什麼?像電燈。電燈只要它有光源有光能,它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啊!它是平等的「照」。所以一直到成佛為止,成為叫做「佛光普照」。他為什麼能夠普照?因為他沒有選擇,因為他不是注意,是「知」。所以什麼「知」?智慧的「知」。「照」是普照。「默照」沒有選擇,沒有分別,沒有取捨,這個叫做什麼?「默」。當你的身體上,有痛、癢、酸、麻、冷、熱,等等的反應。而你心裡面呢?可能就會產生呢!苦、樂、憂、喜、捨,然後就產生吶!貪、瞋、愚痴的障礙就出現了!

煩惱出現的原因, 就是呢!你是在選擇了!你不是在「照」,你是順著你自己的身體的狀態,心有所動,有反應,有選擇,還有呢?有啊貪、瞋等的煩惱。那就不是什麼?不是「默」了。因此要練習著「默照」的話呢?一定是啊!不選擇,不注意,而不檢查,只是呢?自己的當下的每一念呢!每一念呢!清楚!明瞭!清楚明了什麼?清楚明了你的身心的狀態啊!要在檢查它嗎?不是啊!一個你是心理分析師了!或則你是醫生了啦!那檢查身體健康囉!不是!我們呢,用「默照」的方法呢?不是要你檢查身體,也不是要你分析你的心理狀態,只是「知」而!知了以後呢怎麼樣?「知」就是「知」,保持著「知」。但是對於事情要不要什麼處理呢?沒有什麼好處理的!而在這種「坐禪箴」裡面有一句叫做「不觸事而知,不對緣而照」。「觸事而知」這裡面並不是等於說沒有事。有事!但是呢?不去選擇它!不去分析它!不去啊檢查它,而只是讓「我知、我知、我知」。任何的身心狀況,那都是「事」,你不要碰它。所謂不要碰它,就是不要執著它。「知」而不執著你所知的「事」。那你有境界的,你的境界就是你的身體,那就是對象。你是有?有「緣」,也就是有對象了。但是你那個對象呢!不要把它當成對象。你不在乎它,它就不是對象,你在乎它,它就是對象。你在乎它,它就成為你的對象,也成為你的障礙。你的心就會起煩惱,你的心就會起分別,起執著。那就不是「默」,凡是起煩惱起執著,起分別就是呢?就不是「默」,這是有一個對象了!你不要把它當成一個對象。好比啊!你在街上走,或則是在鄉下走過一個人家門口,那個人家有一隻狗,牠看到陌生人呢?會啊對他吠!吠。牠追著你吠!這個時候你不要注意牠呢?你不在乎牠呢?這個狗啊!自然而然牠就沒有事了!如果你在乎牠,你注意牠,牠就變成你的障礙,牠不斷的追著你,一直追著追追著很遠!有沒有遇到過呢?如果你裝著沒有事,根本不在乎牠。這個狗吠兩下,牠就不吠了!因為牠一開始也是擔心你!例如,您開車的時候也是全面的了知,路上的警告標誌,您也清楚,但不會因為太注意標誌而失去您的方向!那麼我們同樣的,「知」就是「照」照的時候心中無事啊!「知」和「照」是有對象的但是不要把對象當做是你所緣境,曉得就好!不需要把它當成你的對象來看。這個呢?在用功的時候,把握這樣的原則。同時也可以用到平常生活裡面去!事情狀況清清楚楚,要怎麼應該怎麼處理就是怎麼處理,不要在那邊起煩惱,起分別。所謂分別的意思並不是無知,這個無分別並不等於無知。「知」而不起啊貪、瞋等等的煩惱心,這叫做無分別。那就是智慧了!所以那就是「默」的意思啊!知而不起煩惱!今天呢就講到這兒。請您們練習「默和照」,繼續自己用功!

分享歡喜給我的朋友們:

©2014 釋果聞,保留所有權利。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