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默照禪修 |有關

背景音樂

加入我們社群

使用方法:

法友們平常請依照欄位的語音去練習。
願您使用愉快!

四念處默照禪修:

  1. (01)感恩心
  2. (02)坐姿
  3. (03)安靜面對自己
  4. (04)默照基礎放鬆
  5. (05)佛法的觀念「苦」
  6. (06)普遍的照
  7. (07)只管打坐
  8. (08)佛法的觀念「無常」
  9. (09)明和靜

行程代碼:32Medit

進一步聆聽其它的 ▶︎

佛法的觀念「苦」

佛法的修行應該是方法和觀念相輔相成,有觀念而沒有方法呢,用不上力!有方法而沒有觀念呢,那就不是佛法,而修的是外道法。所以這叫做「行解並重」又叫做呢「知行合一」。

現在這個時間講佛法的觀念「苦」, 在佛法中禪修的方法並沒有那麼困難,但是要有正確的觀念作為引導,也就是「行解並重」修行的方向才能正確。所以禪修應該是方法和觀念相輔相成。有觀念而沒有方法呢?就會使不上力!只有方法而沒有觀念呢?那就不是佛法,而修的是外道法。所以這叫做「行解並重」又叫做呢「知行合一」。

佛法的觀念是什麼?主要有四種。覺悟到「執著是苦」「一切都會改變」「沒有不變而能掌握的我」和「離開有自我煩惱的道路」。「離開有自我煩惱的道路」也就是離開有煩惱的「偏見」又叫做「中道」也叫做「捨」這個字。佛法的這四種觀念就是「苦、無常、無我、捨」或是「苦、無常、無我、中道」。這四種觀念能夠幫助修行者解脫自我得自在。

現在我講這個普遍性的觀念是,佛法指出的是「苦」這個字。宇宙真理實相叫做「無我」沒有相對立的存在、不存在的問題。有執著就帶來「苦」!執著不好的「苦」的明顯,執著好的因緣改變就有失落的痛苦。好與不好間就是我們的「人生」,所以「人生」是從苦中而來又從苦中求「人生」的不斷輪迴過程。「人生」因為有「苦」所以我們要求得到,從「苦」得解脫的方法,和從「苦」得解脫的觀念。然後呢?才能夠產生真正得解脫的結果。

人的生命的過程,從生到死亡,過程之中啊,都是「苦」的多,樂的機會少。是什麼東西讓我們「苦」?是因為有身體,身體和環境產生不協調的時候會苦。環境是什麼呢?環境是人、事、物等等的狀況。說不知足者心不自由,有衝突有矛盾就變成了苦。那「苦」的感受誰都不希望持續下去,因此呢,就希望追求啊不要「苦」的結果。事實上愈追求「苦」得愈多。偶爾可能好像是在快樂,但是快樂的背後愈是苦。「苦」啊這是開始也是結束,這是佛法所指出的事實真理。我們身體的疼痛通常跟「苦」是連再一起的。但是呢佛法告訴我們啊用方法和用觀念啊可以調整。調整「苦」的感受變成呢不苦!從「苦」的感受得到解脫。那就是要用方法用觀念。一個「觀念」是什麼?觀念是人的生命就是「苦多而樂少」啊!既然「苦」這是事實,逃避沒有用,抗拒也沒有用,害怕、憂愁沒有用!要來的還是要來。 能夠面對啊「苦」的事實,接受「苦」的事實,那「苦」至少啊不會造成人的恐懼,人的憂慮,人的煩惱。另外呢?要用方法!「方法」是我們啊,減少負擔。減少什麼負擔?減少我們精神上的負擔,以及啊肉體上的負擔。什麼負擔?就是感覺的負擔。比如說,我們現在教大家用放鬆的方法。能夠放鬆就頭部放鬆,心情放鬆,還有呢?身體放鬆。那身心放鬆就是,既然能放鬆你負擔就會減輕,負擔減輕了那痛苦啊就會減少。當我們的心不是啊,在茫茫然,或是在胡思亂想,或則是在啊七上八下在坎坷不安,那我們的心是平靜的。心的平靜就會減少很多的煩惱的痛苦。煩惱的苦啊就會相對的減少、減輕。身體如果放鬆的話,那身體上的負擔,身體上的啊種種的阻礙也會減少。所以叫「無事一身輕」,沒有負擔你身體也輕,頭腦也輕。因此呢我們在禪修期間呢就是練習著,放下你的身心的負擔,隨時練習著身心放鬆,面對它、接受它,放下身心的負擔,那你就能減少你那痛苦的感受。這也就是啊,從苦獲得解脫的方法,也是從苦獲得解脫的觀念。

分享歡喜給我的朋友們:

©2014 釋果聞,保留所有權利。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