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禪修 |有關
背景音樂
加入我們社群
使用方法:
法友們平常請依照欄位的語音去練習。
願您使用愉快!
四念處止觀禪修:
行程代碼:31Medit
出入息
●接下來第二步,你練習「呼吸長的時候,明白現在是呼吸長」「呼吸短的時候,明白現在是呼吸短」也就是禪修者除了知道呼吸進、呼吸出之外,也能夠意會明白到現在的呼吸是比較長的過程,還是現在的呼吸是比較短的過程。但是你的心還是一樣不會刻意的去改變它。「入息長時,了知:「我入息長」, 出息長時,了知:「我出息長」, 入息短時,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時,了知:「我出息短」」通常當你在這個入息出息的過程能夠意會到呼吸有時長有時短的時候,你的呼吸的整體感會愈來愈明朗,那他的心也愈來愈安定。同樣的您也可以練習20到30分鐘以上,這第二步的練習。這個過程,有一點像「扯鈴」!入息出息就那個鈴在轉動,「扯鈴」時拉長的時候,也能夠明白現在是拉長。「扯鈴」時拉短的時候,也能夠明白現在是拉短。這個就是要有ㄧ點平衡的技巧。
在這個時候,慢慢你開始與生命的大海,變得和諧而寧靜。當你發覺到,你的呼吸,這生命中的大海,有時深有時淺,有時呼吸長,有時呼吸短。你漸漸的與整個呼吸變得沒有隔閡。非常舒服的融入大海的感覺。其實這個時候有種融合的感覺了!
●再來第三個階段,假如你的呼吸的整體感愈來愈明朗,你自然會讓身體整個安靜下來,心也愈來愈安定。那他就開始觀察覺知整個身體,包括呼吸,從開始、中間到末端全體連貫性的過程。
這一個第三步驟叫做「我當覺知全身而入息。」他持續這樣的練習。「我當覺知全身而出息。」他持續這樣的練習。
這個時候你的心就會貼住整個呼吸,而呼吸也變成一個整體,包括整個身心都密不可分。呼吸就是你的心、你整個身體,你的心就是呼吸和全身的整體。此時此刻你只有呼吸和身的全體,沒有進、沒有出,沒有長、沒有短,只有平靜安定的一直維持下去,只有呼吸和身的全體「身息合ㄧ」的狀態。甚至是整個身心和環境的融合!
也就是你的心愈來愈融入整個過程的呼吸的大海,從開始丶中間到末端,來和去丶來和去,沒有停止地融入整個呼吸。你的心就是呼吸,呼吸就是你的心。
第四個步驟,你的心愈來愈安靜了,呼吸也讓他自自然然的安定下來。
這個第四個步驟叫做「我當安定粗的入息而入息。」他持續這樣的練習。「我當安定粗的出息而出息。」他持續這樣的練習。
也許您身體的粗重感漸漸捨離的關係,您開始感覺到身體愈平靜和輕快,有一種輕安感持續著,然而您的呼吸進出的感覺也變得微細,而不那麼容易察覺得到。您必須培養更柔和的心,細膩的覺知更微細的訊息,讓專注力持續著。呼吸這個方法的特點就是您的心不能夠急躁,您一點點急躁心就馬上離開您的呼吸,您定力就不能培養。
持續著持續著心很微細的維持在那個覺知呼吸的那個位置,也許你會忘了其他只有一個正在呼吸的概念一直維持著,甚至於人我對立的概念也消失了,這個時候呼吸的身體已經感覺不到了,可能是消失或是維持在某種狀態,但是事實上它們都還在,只是平衡的心覆蓋了一切。您持續著持續著會感覺到一種平靜內心很寧靜的喜樂快樂的感受,由內而外或由外而內的持續著。這個時候就只有(受念處),持續著你喜歡更寧靜的感受,苦樂感覺的覺受已經消失,只剩下「心」你的心持續著,你的心喜歡捨棄一切的安定,你也知道我正在定境之中,心中只有一個念,維持著,沒有其他。你持續著持續著維持自己在定境當中。
那麼,也許你也會有另外一種情況。你發覺到,既然現在我是一個整體,身心合一的狀態,那就沒有什麼「呼吸、不呼吸的」也沒有什麼「有我、沒有我或有心、沒有心的」。當你這樣發現的時候,你的心就會馬上沈靜下來,當心愈來愈寂靜,呼吸可能會愈來愈微細,微細到整個消失,你的身體也會消失,或是維持在不動的狀態。也有可能會出現整個心完全透徹的光明境界,一種「明境合一」狀態,光明境與心境合一的狀態。此時你的身心可能會消失,一種時空俱暝的定境會出現。你這個時候身體和呼吸消失了,心也可能不見了。你這樣一直維持下去,維持下去,就會進入禪定,身心統一的狀態,剛開始你這樣練習。
整個呼吸全身的入和出及出和入的過程,彼此間的隔閡感愈來愈微細而相互砥銷,使得入息出息愈來愈平等而交合成為一個「息」的概念。只有一個呼吸整體,沒有吸也沒有呼,沒有長也沒有短。
然後你的心在非常明靜和持續不斷的穩定之後,會愈來愈寂靜,呼吸很微細到完全消失了。此時此刻你的心中已經沒有雜念出現,心息合一,心在意識之中只有「明和靜」明和靜的持續下去。 「明」就是心非常明朗,「靜」就是很安靜, 只有「明和靜」一直維持下去。
此時將會伴隨有喜樂不斷的湧現。除了喜樂,也會有輕柔丶柔軟丶暖和丶輕安的覺受出現。然後你會覺得「喜和樂」是粗重的,你的心會愈來愈貼近於完全清淨的捨離,捨離那些清淨的微細的干擾。只要是愈深的禪定,心一境性的力量愈強,一定有愈仔細深入的捨離,這樣就會成就正定。那你就入定了!
假如你有ㄧ個念頭出現了,那你就會感覺到這個身體,那你慢慢出定了,那就用你的智慧去調心平等,那麼您熟練出定、入定的過程。您可以決定入定要多久,什麼時候出定、什麼時候入定。最後你可以知道,現在剛才入的是什麼禪定?是世間禪定?還是出世間禪定,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還是那一個禪定,您就可以用自己的智慧熟悉練達禪定的五種自在。
執著於會改變的,就必定會受苦。
執著於不會改變的真理,無我的空間,遠離生滅虛妄的心,就離開苦。不是什麼都不要了,連正念也不要了,隨波逐流,那麼就愚昧無知了。所以當從定境中一個念再起的時候,假如您是有智慧的,知道這一念是個妄念,能夠在前一個念與後一個念之間獨立起來,用得上中道觀的方法,捨離人我對待的時候,自我的這個妄念也會消失,所觀的念和能觀的我全部不見。等再出定的時候,此時一切現象有,但人我的對立心已經不再生起。這就是離開了「苦」了!這就解脫了!
為什麼會這樣,能夠身心統一呢?因為你有歡喜心,對認識自己的生命,在呼吸之間有信心,所以你能夠這樣。
例如,你們有沒有見過像三、四歲的小孩?在房子裡頭有時會跟著你。你走到廚房他會跟著你身邊走到廚房,你走到客廳、陽臺、洗手間,他也要跟著身邊。你可能會問他:「你好可愛哦!跟著爸爸媽媽做什麼?」你的小孩也許不會回答,他只是覺得很有趣、很新鮮。也許什麼理由也沒有,只是好奇心,一個跟屁蟲而已。
我們觀照自己的身心和你的呼吸也是一樣,不一定需要什麼理由,你覺得很新鮮、很特別、很有趣。呼吸進來你隨觀呼吸進來,覺得很有趣,心裡頭很單純知道。 呼吸出來你隨觀呼吸出來,覺得很有趣,心裡頭也是很單純知道。所以這是隨觀你的呼吸,隨順觀察你的呼吸,隨觀中有專注一心的法喜,所以這是隨喜。這樣子培養隨喜修行的心,就能夠成就你的禪定。
這個「隨觀呼吸」的方法,非常的簡單,不會很複雜,任何時候你都可以用得上。原則就是,保持心平等和不用力的專注在一個地方,知道呼吸自然的進和出。從進和出,發生的地方,體驗生命生起的地方,是怎麼產生的,也體驗生命正在消失的地方,是怎麼變化的。借由這個方便來深入的認識自己,從認識自己生命的事實中,解脫身心世界的束縛。
分享歡喜給我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