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禪修 |有關

背景音樂

加入我們社群

使用方法:

法友們平常請依照欄位的語音去練習。
願您使用愉快!

四念處止觀禪修:

  1. (01)身心的發源
  2. (02)自然平衡
  3. (03)活在當下
  4. (04)出入息
  5. (05)苦與無常
  6. (06)慢步經行
  7. (07)調心平等
  8. (08)觀四念處

行程代碼:31Medit

進一步聆聽其它的 ▶︎

自然平衡

如果您已經有練習過禪修方法,您只要身體自然保持平衡,盡量別靠著椅背。頭部也是一樣,自然的保持平衡。身心平衡之後,只是知道我正在身心平衡。這樣就可以了!保持這樣,這就是在練習「認識自我」了。 但是假如您是因爲從來沒練習的關係,一時之間,心很浮噪,頭腦𥚃面雜念很多。沒有辦法讓自已的身心平衡。那麼建議您可以先從放鬆整個身體開始, 要如何的放鬆呢?方法很簡單! 首先你找一個安靜丶沒有人干擾的地方,靜靜地坐下來。 開始禪修靜坐之前,請您先確定身處的環境是安全的 ,也不會有其他事來干擾到你 。 假如有令您感受到不舒服的東西,可以把它暫時放下來, 手機把它靜音或是關掉, 例如你的領帶丶眼鏡丶項鍊、手環丶腰帶丶鈕扣等等, 身體自然的坐正, 身體離開不平衡,心裏離開不安定, 身離心也離,暫時離開不必要的麻煩, 才能好好安靜下來修行止觀禪定的智慧。(保持平衡跟離開不平衡,兩者目標一樣但是方法有一點不同。保持平衡是維持某ㄧ狀態,「苦」就會容易被發現。離開不平衡是將「苦」的因捨離,就會自然維持平衡的身心。)

身離的條件,對初學者來說 ! 身體的姿式要很穩定, 心才會有清楚明朗的覺知! 那他就會看得到自己的煩惱 ! 如果心沒有覺知,那就看不到自己的煩惱 ! 覺知的方便就是,身體的姿式穩定 ! 最穩定的身體的姿式就是雙盤腿 ! 不是説單盤腿或是別的姿式不能修,一定可以修 ! 只是雙盤最穩定,能夠長的時間坐穩定的姿式,那要練習 ! 依照書上的説明,欲修正身 ! 是把身體變成像竹子一樣 ! 如果他是把脊椎骨變成像成竹子一樣 ! 那,他的身體的重量就會平等 ! 結果他的皮膚,他的頸,他的肩,不能夠彎曲 ! 因為他的皮膚他的頸他的肩不會彎曲,所以他不會疲倦 ! 他的苦受不會很明顯 ! 那他就可以坐很久 ! 如果他坐很長的時間,他的坐墊也不會彎曲,因為什麼 ? 因他不動他的身體 ! 身體不動,那很容易漸漸調心不動 ! 如果身體動 , 那就比較不容易調心不動 ! 為什麼 ? 因心要動,才身體能夠動 !身體不能夠自己動, 先有心才能動 ! 如果心不穩定,雖然坐在最舒服的沙發床也會一直在動 ! 為什麼 ? 因為心不安 ! 心不安,那用什麼情況調節 ? 那他就用穩定的姿勢坐。

現在請你們一邊聽一邊練習看看!  剛開始先讓身心內外的一切, 都隨其自然的運作,並沒有任何事需要你去改變。 也沒有任何事需要你來耽心的,心中只是覺得安靜、平等就可以了。  確定心中安靜無事之後,接下來讓身體自然的保持平衡, 安穩的坐在做座墊上,蓋上保暖的毛巾, 以比較輕鬆﹑平穩,而且能夠保持持久的坐姿,盤坐在位置上。 身體的脊椎如同站立時一樣,自然的保持端正 。  全身自然的保持著平衡。兩手手掌重疊,自然平放在小腿上。 母指指尖輕輕的相接觸 。 腰部稍微的往前挺 。胸部自然的保持平正。下巴微微的往內縮 。 牙齒輕輕的扣上。舌頭輕輕的抵住上門牙與牙肉之間。 眼睛放鬆自然的下垂。頭部及身體適當的保持正直與平衡。  確定身體保持平衡與鬆弛之後, 首先開始從頭到腳的放鬆整個身體。 要如何放鬆整個身體呢? 放鬆身體很簡單, 只要有明顯緊繃的地方就放鬆那個地方。 現在您可以輕輕的閉上眼睛來練習! 身體有緊繃就放鬆那個地方。 最早的時候,可以先把頭腦和心情放鬆。 放鬆意思就是,不用力。 不用頭腦去思前想後的! 放鬆頭腦,心𥚃頭就沒有負擔。 頭腦放鬆,眼球神經也把它放鬆。 眼球的視神經鬆弛,眼睛就不會東張西望,心就會慢慢開始穩定下來! 頭腦丶眼球神經和心,這三者都有緊密的連帶關係, 只要放鬆頭腦或眼球其中一方,隨之另外兩者也會一起鬆弛了下來。 眼球不用力,頭腦也放鬆了以後,就放鬆你的臉部肌肉, 鬆弛臉面神經之後,將你的肩膀放鬆。 肩膀自然的下垂,不用力 。 兩隻手臂,也不用力。 兩手手掌, 手指頭 ,都不用力 。 當你確定手,已經放鬆了以後,就不用繼續管你的手了。 接下來,放鬆你的背部,與及你的後腰。 放鬆的同時,還是一樣保持平衡。 然後,將你的小腹的肌肉放鬆 。 小腹的肌肉放鬆了以後, 你的後腰,也會跟著放鬆。 後腰放鬆後,小腹也會跟著放鬆,後腰跟小腹兩者也是有連帶關係。 這個時候你的上半身應該感覺到,平衡與鬆弛 。 心裡的壓力和負擔,也減少了許多。 如果你ㄧ次就能夠感覺到鬆弛, 你就保持身心在這種很輕鬆、很明朗的狀態。

如果還有感覺到負擔,你可以繼續重複的再從頭到腳的放鬆 。 先從頭腦放鬆 。眼球神經放鬆。臉部的肌肉放鬆。 肩膀放鬆 。手臂放鬆 。背和腰放鬆 。還有,小腹。 甚至更細膩的,從頭到腳 ;從頭腦放鬆。眼球神經放鬆 。 眉頭放鬆 。臉部的肌肉,不用力。 頸部放鬆 。 肩頭,放鬆。手 、背 ,和腰 ,小腹 。 乃至於,你的腿部 。 這個時候,只剩下跟墊子接觸的肌肉, 有一點點重量的感覺之外, 其他你的地方,應該是沒有負擔,的感覺。 身體的壓力,沒有了!頭腦也感到明朗而輕鬆 。 外面環境,對身體的衝擊力,也減少了。 只有空氣經由鼻孔自然的進出你的身體 。 鼻孔上空氣自然的進入時 ,知道是入息 。然後中間有個停頓轉折的地方, 是中間入息。 身體中空氣經由鼻孔上出來時, 知道是出息 。然後中間有個迴轉的地方,是中間出息 。 你只是知道空氣在你的鼻孔上最明顯的地方自然的進和出, 進和出 。 從入息和中間入息, 到出息和中間出息。 整個過程都清清楚楚 。 你所要曉得的是在你的鼻孔感受最明顯的一點上的空氣。  清楚空氣進出的每一個過程 。如果你是太專注於入息,那麼你的出息就會模糊 。 反過來你若是太專注於出息, 那麼你的入息就會模糊。 因此是整個呼吸的全身都清楚, 一直到你的雜念沒有了, 或是減少了。 心能夠安止於一境時, 再轉為觀照瞭解你的心和呼吸的關係。-----(先捨身體再捨心)

分享歡喜給我的朋友們:

©2014 釋果聞,保留所有權利。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