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欲 :
減輕自私的貪慾,可由念頭與習慣兩方面改善。

- 位置
- 台灣
- 長短
- 2天
快速信息
身心靈和諧之旅
貪欲
0
- 靈
- 身
- 心
快速洞察:
想要減輕自私的貪慾, 可由念頭與習慣兩方面改善。在平常中, 經常能將自己喜歡的物品, 布施給需要的人, 分享自己所快樂的事, 給予身邊的人, 隨喜讚嘆他人, 協助他人, 這樣可以改善自私的習慣。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個全心全意去享受生命的機會,在這裡可以找到心靈和平的對待方式,並透過簡單的禪修達到身心和諧的練習,這將有助於你得到靈性的提昇。
0
想要減輕自私的貪慾, 可由念頭與習慣兩方面改善。在平常中, 經常能將自己喜歡的物品, 布施給需要的人, 分享自己所快樂的事, 給予身邊的人, 隨喜讚嘆他人, 協助他人, 這樣可以改善自私的習慣。
0
我們有沒有想過 , 讓我們生氣的人、 事 、物 , 他們的角色和定位 , 也是都在改變。 在不同的角色來看 ,或許他們已經轉變為 , 你的大恩人也不定 。
0
如果我們是經常追求,自己本身以外的東西 ,內心就必定會散亂無章。 追求好的事物並沒有錯, 只是,如果我們沒有事先認識到 ,你所追求的東西, 隨時會連同環境而變化 , 並沒有不變的真實性。 那麼就容易產生,太多的幻想與期待, 心隨著環境東奔西跑。
0
當我們迷戀在一個地方,享樂其中,常常達到忘我的地步時。一旦接受到外力干擾的時候,第一個反應一定是,極力的反抗與排斥,想要回到享樂狀態。在這裡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享樂與排斥兩者不能分開。
0
因身體的皮膚接觸到空氣的運動,我們才知道呼吸的存在。心專注在一點上,不改變在接觸點上,知道空氣的存在。雖然心專注在一點上的呼吸,但同時也知道心不去改變呼吸,不去干擾呼吸,也不去改變身體,不去控制身體。
0
不要評判您自己,您已經是那最好的。完美的上帝已經在您的心中!您只要真誠的來對待您自己,並在當前的現實之中。當我們開始善待自己,同時也善待他人的時候,我們已經在修行清淨的戒行了!
0
追求享受,適當的放鬆,並非壞事,這可以讓身心,獲得暫時的舒緩和平衡。但是如果是荒廢了正事, 一味的享樂 ,那麼就容易養成放逸的習慣, 而失去進取之心。這樣是非常浪費時間跟資源的, 一旦資源沒了, 就會埋怨 ,痛苦度日。而明智之人 ,一樣能夠享受一切 ,但卻不會讓物慾來影響身心。
0
當我們的五官與境界相接觸時,我們的心就在那裡生起! 在我們心臟的心識中,有著過去來的有分心。
0
能夠隨順事實和自然的修行,是一種修行的福報。隨順而完全的超越有為法,那就是真理實相。觀無常,知苦,離苦,滅苦的過程,這一切都是從隨順之中來完成。
0
面對您的念頭,它反應在您的心上面,心在接收感受的地方生起念頭。若是心所產生的念頭很明顯,去探索那是什麼樣子的心帶領著我,而能產生這類念頭的?
0
我們要如何學習,讓我們的心變成如同大海一樣的遼闊呢? 而這無限包容的大海,也就是清淨無礙的真理。學習這樣的智慧,來含攝我們所累積的諸多錯誤的思想,這將是我們這一期生命中,最重要的課題了。
0
我們害怕死亡,我們覺得生命活得不夠,我們擔心死亡前的痛苦,我們掙扎一生的所有將化為烏有。我們放棄信任未來憧憬,給自己投上不信任一票。但是,我們若相信一切唯心所造,那麼現在就要改變我們的心, 努力修行!
0
有很多人以為修行就是要專注在一點上,不管或沒有理其他事。這就大錯特錯了!我們的修行是專注於一點上是沒有錯,但是專注於一個目標,並不是不知道其他目標!而是知道得更清楚。
0
佛的功德就是清淨的功德,也是圓滿的功德。 而念佛要進步,首要培養專注力,心無二用、淨念相續。專注力的培養,要用最簡單、最容易獲取的方法,就會愈容易收到柔軟、安定、明朗、喜樂、一心的效果。
0
希望每個人的修行,不論他的未來生命或是他的業,將來會走向那一道,天、地獄、鬼、畜生、人還是涅槃道,他都不會遺忘,持續不斷的堅實修行。
0
智慧的功能就是如實分別!在我們所接觸的所緣境中,完全的現觀透澈和明暸。有了如實了知,我們才有資格說,我們的確能夠放下了它!
0
您非常滿足內心清淨明朗的淨相,您維持保護您的平靜之美在您的所緣,平衡在原本平靜的內心。一直維持下去,就如同護持珍珠般如十五滿月般明珠的珍貴。
0
如果您有時出現很多雜念,一時不能自我,或是被許多思緒所困惑住。或許您可以嘗試看看,那個有念與無念之間的空檔,試著感受那個清靜時刻,感受一下那個能夠包容您複雜人生顛來覆去之有思想及無思想,全部的慈悲力量。那個容許您全部生命的無限慈愛。
0
正就是正確如實的了知。念,有隨順之義。正念也是正念正知之義。當心能夠隨順在所緣取的境界時,便能夠將念頭安住其中,同時也能夠正確的知道,境界之中如實的狀態。
0
一種情況是您已經對它(指任何境界)很了解,因此不會被它動搖您的心。另一種是您有足夠的信心,相信只要如實觀照,不涉入的繫念,一切境界自然會改變,而呈現出清淨寂止的一面。這兩種,一個是智慧,一個信心,它可以讓我們安住在平等、寂靜之中。
0
我們的煩惱很多,要用智慧的寶劍來殺除我們的煩惱賊!這時一隻獼猴來訪,偷走了他們的水果跑了。朋友問他,為何不把那些猴子捉宰了來吃?原民朋友說,不,我們不會傷害牠,只會趕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