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欲 :
減輕自私的貪慾,可由念頭與習慣兩方面改善。

- 位置
- 台灣
- 長短
- 2天
快速信息
身心靈和諧之旅
貪欲
0
- 靈
- 身
- 心
快速洞察:
想要減輕自私的貪慾, 可由念頭與習慣兩方面改善。在平常中, 經常能將自己喜歡的物品, 布施給需要的人, 分享自己所快樂的事, 給予身邊的人, 隨喜讚嘆他人, 協助他人, 這樣可以改善自私的習慣。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個全心全意去享受生命的機會,在這裡可以找到心理障礙的對待方式,並透過簡單的禪修達到身心和諧的練習,這將有助於你得到靈性的提昇。
0
想要減輕自私的貪慾, 可由念頭與習慣兩方面改善。在平常中, 經常能將自己喜歡的物品, 布施給需要的人, 分享自己所快樂的事, 給予身邊的人, 隨喜讚嘆他人, 協助他人, 這樣可以改善自私的習慣。
0
我們有沒有想過 , 讓我們生氣的人、 事 、物 , 他們的角色和定位 , 也是都在改變。 在不同的角色來看 ,或許他們已經轉變為 , 你的大恩人也不定 。
0
我們處處小心 。恭敬、尊重他人, 並不表示低人一等, 也不是想要得到什麼利益, 而主要是為了,防止他的自尊心及人格受到傷害。只在乎自己,不禮賢下士 ,並無過失。 但是如果我們經常傲氣凌人, 有意無意的傷人自尊, 那就等同於,失去正念的道人了。
0
依賴性,是造成我們悲傷失落的原因。但是無論如何,一段時間之後,由時間或是刻意的遺忘,慢慢的,我們會從失落的哀傷中走出來,您會變得更能夠去珍惜身邊的一切,這也是生命中重要的內在成長過程。能夠珍惜一切,會讓我們身邊的人,感覺到幸福與和諧,這樣非常好。
0
我們想要保護某些東西的時候, 顯然內心已經跟大自然的運行在對抗, 這樣的不安與擔心 ,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除非能夠開放這些不安, 勇敢面對失去的可能性, 或是分享他人, 才能有真正的安全感。
0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自古以來,有許多的偉人、善人 ,他們不求回報的,將畢生的力量,貢獻給當時的社會大眾, 使得現在的我們,與及未來的人們 ,都能得到恩惠,這都是由於他們無私的奉獻而來。
0
當我們對於伴侶 、小孩、 同事 、學生 ,要求的期望太高的時候, 往往就會產生忿怒的情緒。而每個人的背景環境, 及思維模式, 都有所不同。 或許沒辦法, 百分之百的 ,如您預期那樣。 然而有時候, 有不同方式的呈現, 並非不好。 這也正好是上天, 給我們的提示。
0
當確定對方,是故意讓您,受到損害時,就會產生怨恨之氣。 如果彼此再,你來我往,的互相侵犯, 那就成了,世世永不分離的,宿敵與怨偶。 這是所謂,正負相吸的原理了 。或許是想法不同, 遇到某些危機, 還是彼此的利益衝突。 不管是否有誤會, 這要主動向對方道歉, 溝通瞭解, 尋求解決之道 ,才能平衡彼此歧見。
0
在經濟比較發達的社會中, 經常會遇到,隨時武裝自己的人 。稍微被碰觸一下 , 就會發揮,動物的本能, 狂嘯怒吼一翻。 其實往往 ,只是一隻小鹿, 在跳躍時不小心把泥土, 濺到你身上而已。 只要整理一下, 並無大礙。
0
菩薩只有真誠的分享, 適度的協助你成長, 並不會擔心自己有所損失。 因此在菩薩的國度裡 ,只有和樂、自在 ,平等 、互助的伴侶 ,並無互相爭奪的世界。菩薩只有真誠的分享, 適度的協助你成長, 並不會擔心自己有所損失。 因此在菩薩的國度裡 ,只有和樂、自在 ,平等 、互助的伴侶 ,並無互相爭奪的世界。如果我們的財富 ,不是為了分享,讓彼此內心成長, 那是為了什麼? 難道是為了私慾 ,讓自己成為慾望的奴隸嗎? 當然不是!如果我們的財富 ,不是為了分享,讓彼此內心成長, 那是為了什麼? 難道是為了私慾 ,讓自己成為慾望的奴隸嗎? 當然不是!
0
我們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隨時會改變。而名望也只是人們利用假合之事物,所分別比較下的產物。如果對於以這些名色為基礎的不實「自我」不認識,覺得高人一等,而對他人傲慢無禮。那就表示他對自己是全然的無知,由於高慢無知,就會執著己見,不能欣賞也不願信任他人的見地。
0
其實我們所要追求的是真誠的人生。如果一直以虛妄的名位權利為目標。 得到後就很難避免高慢和自我膨脹, 得不到就自然產生自卑的心態 。由於自信心不足, 就會攀緣高貴, 用虛妄不實乃至黑心事業來騙取財物。 這樣的人生豈不是在躲藏的黑暗中度過? 如果人生只有一次, 那就太可惜了!
0
當我們套用許多成功人的努力方法或條件, 想要達成預期的效果時, 往往由於各人的福報和時機因緣不同。 而無法成辦。其實這樣的努力並非白忙一場,其過程才是珍貴的地方。 假如這樣的過程是為了要幫助更多的人 ,那麼不管成敗您都將得到, 諸多的友誼與內心的安定。
0
我們的身體還未出生前早已跟天地同在。 死亡後也將與天地同在。 當在我們的親友往生後 ,悲傷之情在所難免。 但是收拾失親之痛後, 可以將思念之情, 轉化為感念, 同時也感恩這天地之間的所有一切。 並且祝福他們,能夠順利的到達最適合他自己的地方, 而得到內心的安穩與平靜。就在這宇宙天地之間。
0
逝者如斯, 過去的人及事已經成為過去, 就不可能再回頭。 即使再回頭,那也是全新不同的因緣了。 如果我們一直緬懷過去的好事, 而來和現況比較, 我們的心情必定每下愈況, 未來的前途當然也必定堪虞, 這樣子我們的心情當然也好不了。 這是個惡性循環, 憂鬱因此產生。
0
我們的思想中的相對成分,創造了這個世間,我們當然習慣於依附在,並歡喜在,自己所細心維持的,你的財產、你的房子、你的妻子、你的兒子、你的銀行帳戶,這是一個事實。 但是這思想中相對成分以外的無限空間,我們從來不願去接觸它,因而我們受限在自己的價值觀裡面,一旦你的附加價值,因為某種因素而瓦解,我們就會變得一無所是,而感到無助與無望。
0
當我們內心感到,自責、懊悔與痛苦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明白,也很清楚引起痛苦的原因。這些原因,不外乎是自己的愚蠢、狹窄、輕忽或是殘忍等等! 所有的知識都不能止息我們的痛苦,只有我們坦然面對那份痛苦的感覺,它才會自然的止息下來。
0
追求享受,適當的放鬆,並非壞事,這可以讓身心,獲得暫時的舒緩和平衡。但是如果是荒廢了正事, 一味的享樂 ,那麼就容易養成放逸的習慣, 而失去進取之心。這樣是非常浪費時間跟資源的, 一旦資源沒了, 就會埋怨 ,痛苦度日。而明智之人 ,一樣能夠享受一切 ,但卻不會讓物慾來影響身心。
0
愛和空虛不能遵守在一起,當有孤獨的感覺時,已經對於生活沒有任何意圖,感到空虛,疲憊,失望,冷漠。 我們遭遇到如此變故時,一時之間的痛苦無法言喻。只能慢慢的釋懷,接受這樣的事實。然後再重新回到例行的生活裡。
0
有智慧的人,承認自己處於「昏沈」和「無明」的世界中。 認清這樣的事實,因此能夠勤毅修行,隨時保持「正念」,出離對立的「分別心」, 超越任何的境界, 精進無所著。
0
我們遭遇到突如其來的災變事故時,一時之間的痛苦無法言喻。只能慢慢的釋懷,接受這樣的事實。然後再重新回到例行的生活裡。 假如遭逢親友的死亡,失業,或是信念的瓦解,內心就被攪動。攪亂的情緒之後,我們會希望能夠讓自己安歇下來,而去找尋另一份新的穩定和關係。
0
在我們失去親人的時候 ,思念和悲傷難過是正常而必經的事, 不須要壓抑它。 但是悲傷過後, 我們就要用感恩的心來過生活。 感念親友對我們種種的幫助和容忍。同時將這樣的好事, 也讓它在身邊其他人裡繼續下去。
0
經常我們會因為不滿當下,幸福、和樂的氣氛或是財產,被打擾,而產生了不悅、討厭之情緒。 然而我們所擁有的東西,經常變動不居,不容易預料,這是沒辦法的事。 如果生活與財產,已經被打擾了,那麼就迎接下一個驚喜吧!
0
有些人的個性,就像一根刺一樣, 隨時會傷人 ,如果你故意招惹他, 不小心踩到了刺, 那你就會痛苦。假如是在團體中, 那麼這種人就很難避免。就像是身上有病痛一樣 ,雖然是痛。 假如內心願意接受這樣的苦, 能夠冷靜的來經驗 ...
0
其實原諒他人並不困難, 只要稍微體諒 他人的立場就可以辦到。 況且每一個人的天性 ,原本就是善良, 只是偶然內心生病了, 傷害到他人 。有一天還是會痊癒。 這就像暫時被烏雲所遮蔽的晴空一樣 ,您討厭這樣的天氣? 實在不合理 !
0
如果我們只針對「事情」上面來看 ,無論對方的能力高低如何, 能夠承擔責任 ,有人在做總是好的 ,何須「嫉妒」?如果針對「人」來看, 假設是你不認同的人乃至宿敵, 有所成就而得到好的利益, 他為了保持既有利益, 怎敢再與您為敵呢? 因此也不須「嫉妒」。
0
如果你是喜歡造謠的人, 當然會引來喜歡聽謠言的人和媒體。 但卻隔絕了正義明智之士的支持。 一但真相明朗了, 身邊的人必定到處逃竄,及故意反咬你一口。 那自己所建立的信譽也會消失。 因此一個人的言談, 代表著個人的品德與信實 ,不可不慎。
0
我們經常的要求別人 ,挑剔對方時, 那可能表示內心極度匱乏。通常內心富足懂得關懷的人 ,是會用商量來代替要求, 用珍惜之情來欣賞對方而不是挑剔。如果我們經常的抱怨、不滿現況,那您可能就是貢獻最少的人。
0
如果我們的「想法」不具有任何 的彈性, 那這個「想法」顯然不是「智慧」。 但是這些已經習慣的思維模式 ,要去改變,相當困難。這須要一點勇氣和冒險精神。 因為我們內心所擔心是,不可掌握的未來,與及無法預期的結果。
0
我們要步步踏實,注重現在當下,不要耽溺於過去或幻想未來。許多人只把目標放在未來,沒有腳踏實地從現在做起。光看到過去的人事業做得非常好,自己很羨慕,希望能見賢思齊,可是他沒有想到該立刻努力,腳踏實地走出第一步;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