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行程 |四正勤
背景音樂
加入我們社群
使用方法:
法友們平常請依照左方欄位的語音去練習,而這個欄位的列表適合容易遺漏或是比較耐心不夠或則是研究學問的法友們使用。
願您使用愉快!
行程代碼:8Medit
四正勤:
禪坐共修的好處就是有統一的生活作息,也不會有雜事讓我們分心。那我們就可以放心的觀察自我的身心。觀察自我身心,一定需要很深入嗎?佛陀沒那麼的限制你。佛說:「凡任何色、受、想、行、識,不論過去、未來、現在,或內、或外,或粗、或細,或下劣、或勝妙,或遠、或近,這被稱為色蘊、受、想、行、識蘊。」 也就是,我們在任何的情況下都可以觀察五蘊身心的現象。所以我們不必等到心很微細或很專精的時候才修習「止和觀」,否則我們的努力就會斷斷續續。
我們內心太忙碌了,被許多生活的慾望帶走,以至於身心分離。如果沒有平靜的心,我們不知道有這個身體,也不知道有這個心在運作,心就會常常忘了和自己在一起。吃飯不知道正在吃飯、走路不知我正在走路、刷牙也不知道在刷牙,甚至睡眠也是在做夢,想著明天的事!
所以我們現在講的是如何的精勤努力?努力不是要你去拼命,精勤也不是讓你和苦去對抗忍耐。而是指你能否持續地、連貫地、隨順地,不落下每一個當下修行的可能性。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不知不覺你的五蓋煩惱就對治了,身心也平衡了。這樣是正確的精進。
所以我們坐下來,或是您經行。先隨順觀察「我這樣做」,正不正確、好不好、適不適當。確定後,我們就不會「猶豫不定」。就會知道哪裡有不正確(例如,你的坐姿)你就調整它,如果是正確的,你就增長它。
當你有正知的能力,假如懈怠了,你第一時間就知道。你就知道要念修行的好處、念佛法僧的功德、念天、念戒的功德。這樣「昏沈」就減少,覺知就清楚,然後保持它,你的覺知。
然後呢?假如心有起伏有掉舉,你要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你掉舉的?若是做錯了什麼事?那就懺除過往改往將來。若是胡思亂想?那就觀無常、苦、無我,好的會變不好、壞的也會變成好的,多想也沒能改變得了什麼?轉個念,心就不會再亂。心中無事就能保持輕安穩定。
當我們的認知被調整,不適當的知道要減輕,並能讓它不起。適當的讓它生起而能增長它。在這持續性的調整過程中就是「精勤」。 如果我們只知道如何對治煩惱,而沒有練習它並維持它,那麼禪定智慧的功效就不能明顯。
所以我們的精進。指的就是「當下的覺醒」!我們不去逃避當下身心和環境的接觸,如果逃避六根與六塵的接觸,心就沒什麼變化呈現給我們看。
因此,有眼就去看; 有耳就去聽;有鼻就去聞; 有舌就去嚐;有身就去接觸; 有心就去想、演繹、造作, 但須帶有覺醒的心安住, 讓心成為知者、觀者。 在內心發生了什麼變化, 心是「及時知道的人」, 及時地知道變化,然後調整它。
「精勤」就是「四正勤」的道理「已生惡令斷滅、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此四正勤就是精進。有持戒和精進,禪定才能常常生起。就像「龜兔賽跑」一樣,只要不是走走停停,你慢慢的只要持續著,反而比多生多劫的人,你當生就可能獲得解脫。
分享歡喜給我的朋友們: